Back
Featured image of post 语文Day3 召公谏厉王弥谤·国语&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

语文Day3 召公谏厉王弥谤·国语&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

汉语言文学

《国语》简介

《国语》是一部国别史

  • 全书二十一卷,分别记载周、鲁、齐、晋、郑、楚、吴、越八国事,是各国史料的汇编。成书约在战国初年。

《国语》体制:记言为主,记事为辅。

  • 司马迁说:“左丘失明,厥有《国语》。”从此一般都认为《国语》乃左丘明所作。由于《国语》在内容上比较接近《左传》,又具有同样的史料价值,所以《国语》又有《春秋外传》之称

《国语》的思想倾向:儒家的崇礼重民。

  • 民本思想
  • 肯定和赞扬了有卓识远见的政治家、爱国者和在历史上起过进步作用的人
    • 《齐语》“管仲佐桓公称霸诸侯”
      • 《越语》中“勾践灭吴”

      • 揭露统治者争权夺利、尔虞我诈、骨肉相残的丑恶残暴行为

        • 《国语》对于统治者的揭露,毫不隐恶。如《晋语》中的“骊姬之乱”,主要写晋侯家族内部的故事,他们为了争夺太子之位,互相残杀,阴谋诡计层出不穷,骨肉之情荡然无存,作者深刻揭露了统治者凶残的本性,可见思想的进步性。这是全书对统治阶级丑恶行径的描写最为精彩、最为规模宏大的故事。

        《国语》的记言特征

        《国语》所记之言:多为朝聘、飨宴、讽谏、辩诘、应对之辞。

        《国语》记言特点如下:

        1. 具有极强的政论性。
        2. 具有极强的议论性
        • 结构模式的议论性
        • 文字说理的议论性
        1. 富有形象性。
        2. 具有差异性。
        3. 《国语》的辞令

        内容xxx

          厉王虐,国人谤王。
          周厉王暴虐无道,国人公开批评指责他。
        

          国人莫敢言,道路以目。
          国人都不敢说话,在路上遇见,也只是用眼神(示意)。
        

          王不听,于是国人莫敢言,三年,乃流王于彘(zhi)。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译:周厉王不听。于是百姓再也不敢说话了。过了三年,百姓就把厉王放逐到彘。
        

        召公谏言四个层次:

        1、以治河为喻,说明治理人民必须使其畅所欲言;

        2、以前代统治者施政成功的做法为例,说明君王要广开言路;

        3、以土地生财为喻,说明依据人民的言论可以制定利民兴国的政策;

        4、以言论是思想的自然流露为由,说明堵嘴将导致众叛亲离。

        整体把握全文分三段:

        第一段,写厉王弭谤的方法,寥寥几笔,便写出王虐民怨的状况。

        第二段,写召公谏弭谤,从正反两面反复阐明不可“防民之口”,恳切有力。

        第三段,写弭谤的结果,“流王于彘”,完全应验了召公的谏言。

        写作特色

        (1)逻辑严密,说服力强。 (2)比喻生动形象。

        • 召公针对厉王的暴政,以“为川”为喻,警诫厉王要尊重民意,体察民情,弭谤犹如壅川,“川壅而溃,伤人必多”。寓说理于比喻之中,含有深刻的哲理
        • 把“民之有口”比喻为“土之有山川也”,从积极的方 面指出,应当正确认识民“谤”,才能做到“行善而备败”。

        主要人物形象

        • 召公:召公即召穆公,仗义直言、远见卓识、重视人民群众的意见、反对镇压措施。咨公把以民为本的思想用于具体的弭谤之事,运用独特的方法进行劝谏,表现了一个优秀政治家对国家的高度责任感。

        • 厉王:文中刻画了这个暴虐凶残、刚愎自用、拒不纳谏的独夫形象。

        影响:

          《召公谏厉王弭谤》文中提出的“防民之口,甚于防川”,“为川者决之使导,为民者宣之使言”,已经成为历代传诵的名言。
        

          《荀子·王制篇》:“君者舟也,庶人者水也。水则载舟,水则覆舟”。
        

          魏征的《谏太宗十思疏》:“怨不在大,可畏惟人;载舟覆舟,所宜深慎。”
        

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

孟子简介

孟子(前372年一前289年),名轲,字子舆(一说字子车或子居)。邹国(今山东邹城)人。孟子与孔子合称孔孟,其道被称为“孔孟之道”。孔子是至圣,孟子是亚圣。古代著名思想家,教育家,政治家,政论家和散文家,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,授业于孔子嫡孙孔伋的门人。继承并发扬孔子的思想,批驳杨朱,墨翟。

孟子思想

孟子教育思想: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

  • “谨庠(xiáng)序之教,申之以孝悌(ti)之义,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”

轶事典故

  • 孟母三迁
  • 孟子受教
  • 断织喻学
  • 杀豚不欺子
  • 始作俑者
  • 五十步笑百步
  • 一曝十寒

  • 成语典故 缘木求鱼 杯水车薪 事半功倍 自暴自弃 一曝十寒 与人为善 明察秋毫 绰绰有余 怨天尤人 茅塞顿开 言近旨远 同流合污赤子之心 当务之急 知人论世出类拔萃舍生取义 为富不仁左右逢源 舍生取义杯水车薪 不言而喻引而不发夜以继日

《孟子》名句

•得道者多助,失道者寡助。 ·天时不如地利,地利不如人和。 ·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劳其筋骨,饿其体肤,空乏 其身,行拂乱其所为,所以动心忍性,曾益其所不能。 生,亦我所欲也;义,亦我所欲也。两者不可得兼,舍生而取义者也。 ·尽信书则不如无书。 •富贵不能淫,贫贱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,此之谓大丈夫。 ·老吾老,以及人之老;幼吾幼,以及人之幼。 •民为贵,社稷次之,君为轻。

伦理道德

  • 提倡人与人应当互相亲爱,以保持人际关系的和谐
  • 道德规范:仁、义、礼、智。
  • 人伦关系:“父子有亲,君臣有义,夫妇有别,长幼有序,朋友有信。”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,父子之间有慈爱,君臣之间有礼义,夫妇之间有区别,老少之间有等级,朋友之间有诚信。
  • 理想人格:“富贵不能淫,贫贱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”。认为人格的重要远远高于财富、权力、地位。主张做人要做有“浩然之气”的“大丈夫”。怎样蓄积“浩然之气”,那就是: 一要持志养气,坚持崇高的志向追求; 二要“动心忍性”,有意识地在逆境中磨砺意志; 三要“存心养性”,就是要清心寡欲。孟子的这些主张和理论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贡献。 浩然之气的“大丈夫”,自古以来激励了无数的志士,诚如冯友兰先生所说:“懂得了这个词汇,才可以懂得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的精神。”

关于许行

许行(约公元前372年~289年),楚郢都(今荆州纪南)人。生于楚宣王至楚怀王时期。战国时期著名农学家、思想家。

许行农家思想核心是反对不劳而食

人、民、氓的差别

  • “人”是教化者,“民”是教化的对象
  • “氓”也是“民”,不同处在于:“民”是安土重迁、被束缚在一块地方的百姓或奴隶,“氓”是由“亡民”组成的,是脱离原有土地逃亡或流亡在外的“民”。故“氓”可跟“流”联合组词“流氓”,古代只指流浪者、无业游民,不指行为不端的人。
Licensed under CC BY-NC-SA 4.0
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
Built with Hugo
Theme Stack designed by Jimmy
© Licensed Under CC BY-NC-SA 4.0